“很多人过得很可怜,天天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。然后他们就用钱买的东西来安慰自己,让自己忘掉不能做理想的事。我的情况不一样,我直接去做我愿意做的事,所以我也不需要拿物质的享受来安慰自己。有人说,他们也想做自己愿意做的,也想做自由人,不过追求这些而不追求(死后都要放弃的)钱在社会的眼光中是不可理解的。在我想不管别人的理解时,他们说”不行,你没有得到承认,也没有生活保障”。不过我认为:生命长远,可是为了得到社会的承认永远要做不愿意做的事,不如生命短暂,可是做了自己愿意做的事。” ——卢安克
1月
“岂能因声音微小而不呐喊?”
墙就在那里,很多人视而不见,很多人无所事事,还有人努力地朝外看。这世上本来没有墙,逃避自由的人多了,也便有了墙。
Google说他要走,人民震惊了!
《网瘾战争》,和细伢子们一起看,之后又和各种童鞋一起看。毫无争议的年度最佳影片(虽说我也没看多少电影…)Here ring the bells of freedom.
2月
“我们这个时代没有波兹曼,不是因为出不了,也不是因为没有手术刀,只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心脏。 ”
我的第一个独立博客诞生,就是此站啦,下半年没写什么东西,惭愧啊。假期的坠落又一次应验,我在开头写下了一堆计划,在结尾又毫不在意地把它们抹去了。
3月
“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。”
这个月几乎成了空白,好在读的书还能帮我回忆起些许东西。这是知识分子和报人的月份。虽然傅国涌的书我都没看完,但还对那个时代的报人和教授们很崇敬。
4月
“艺术并不是生活的点缀,也不是富裕阶层的消遣,它里面如果没有疯狂,没有热血和眼泪,那么它就一文不值。”
“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。”我总记得这个描述。地震来袭,又有一些人离去,只是哀悼日网友对某些人的口诛笔伐让我感觉很不好。我又在反思教育了,或许只是因为我是一个失败者。刘军宁告诉我民主不能凌驾于自由之上。
5月
“我想要怒放的生命,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,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,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。”
5.12两周年,为什么灾难在中国总可以变成一场胜利?我们有真正尊重每一个生命吗?草莓音乐节,周云蓬《中国孩子》,左小祖咒《苦鬼》(左老板:这是一首悲伤的歌,十多年前写的,讲的是一很难解决的问题,到现在也没解决。)
韩寒:“在未来的十年里,这些年轻人都是无解的,多么可悲的事情,本该在心中的热血,它涂在地上。”
课桌记忆里的小球门。
6月
世界杯。考试。深夜看球。
7月
“让我们怀着信仰在空中飘扬。”
“那时刚上大学,住在宿舍里头,不用严格按照时间表做人,也不用理会家人的脸色,喜欢睡到多晚就是多晚。于是我几乎放弃了所有中午以前的课程,别人的午饭就是我的早饭。黄昏之后,我泡图书馆,直到闭馆,再去无谓地游荡、瞎聊。凌晨两点,同学们都去睡了,我才继续读书,就着灯。”我现在在想,道长这样的作息,对身体好吗?以前我也经常熬夜看书,后来发现晨型人的生活似乎更好(虽然我现在还没有成功),好像道长也写过相关的博文吧。发现新东方也不过如此,还不如听听汪峰的歌。酷热的暑日我就窝在那图书馆的咖啡厅上网,真是坠落的生活啊。
燕园与Google。
8月
“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,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。”
记录的空白,但不是记忆的空白。
回家乡一趟和老友乱侃乱玩。这个月做的事杂且乱,ACM/ICPC和AW搅一块了。工体的摇滚是一代人青春的怀念,告别早已过去,人们都感慨着:“到底是老了啊。”
9月
“理想主义者和玩世不恭的人都觉得对方很可怜,可他们实际都很幸运。”
一切又重回生机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,读了一连串科幻。真正开始泡图书馆,发现了很多惊喜。像咱们这种专业,用来涉猎各种玩意儿的时间不多,真是让我这样的人很不爽。再后来发现其实我也没怎么听课自习,很多时间都浪费在网络上了,这让我惊骇不已。下学期果断泡图书馆,该封本时就封本。大学里上课实验上网游戏都是浮云,搞学术就得去图书馆,和朋友一起就得到处逛,做点好玩的事,如果再能听听讲座,搞一些活动就再好不过了。
10月
唯一做得好的就是成了半个晨型人。还有挪威的炸药。
11月
去成都走了一遭,结局依旧悲摧。我承认是没好好对待。尝试着做一些改变,虽然还是有些力不从心,晨型人的计划毁了,不知何日能再来。想想,这一学期也只是在徘徊罢了。
12月
年末了,我似乎找到了一些方向,开始了从未有过的学习,摒弃了那些无聊乏味的东西,沉浸在一些真正吸引我的玩意儿上。一年过去,我兜了个圈子,然后朝远方疾驰而去。
你才是大神。
@cwww 坠落啊,回乡好好散步。
我以为您老这种大神不会写年鉴神马的东西的……
@Victor.Hu 神马?我最会写的就是流水账